文章來源于:創客聯盟www.makerlm.com
發明與革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智力過程。一個人過去經歷的感受和心理活動,都對創造的動機起作用。
首先要問自己:為什么要發明?心理學研究者發現,發明的動機可能是各式各樣的,其中有一些摻雜著不正確的心理。譬如,有的是為了恨別人,才決意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人要搞出一種新東西來傷害別人。這種不正確的個人動機也可能使人表現出一定的倔強性,但終究不能指導人們去完成有益于人類和社會的創造。
有的人搞發明和革新只是一種“興之所至”的愛好,而不是為了真正作出有實際意義的貢獻,這種人的思緒會從一個領域到另一個領域頻繁地跳動,各種想法只是停留在腦中、口頭上或者記在筆記本上,而不愿將其實現。他們有時會提出一些新主意,但目的則僅僅在于表現自己的智方。這種比較淺薄的發明動機,不能使人為真正有價值的發明集中精力去做艱苦的努力,完成發明所需的每一個步驟,這樣就降低了成功的機會。僅僅為了表現自己的智力而常愛出些怪主意的人,有時會使人感到不夠負責,因而不敢將一些關系重大的事情交給他們去辦。
還有些人是希望得到眼前的某些具體利益而去搞發明和革新。持這樣動機的人,在嘗到發明過程的艱辛、發明的成果獲得別人承認和推廣中所存在的種種困難之后,可能會很快灰心喪氣。動力是主動進取的力量,是一種向新的陣地前進的愿望。有人說:成功的第一條法則是具備頑強的動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akerlm.com創客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