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機現場完美解決40軍實戰演練裝備障礙
3d打印模型,3d打印材料,3d打印是什么,3d打印筆,3d打印心臟,3d打印軟件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縱觀世界各國,軍民技術已經進入“通融共生時代”。某手機軟件成為英軍狙擊手的“秘密法寶”,電子音樂播放器成為駐阿美軍的“反恐利器”的案例,諸多例子表明軍用與民用的技術界限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模糊。而更多的事實證明:許多民用技術只需加以改進就能達到軍用目的。
4月19日,在一場實兵演練中,第40集團軍某工兵團道橋連剛剛展開急造軍路作業就遭遇意外,發出“挖掘機出現故障,請求火速搶修”的緊急信號。
原來是石子卷入風扇,把水箱打漏了。帶著一臺3D打印機趕到支援的修理連四級軍士長王玉明發現了其中的原因。緊接著,王玉明嫻熟地測量水箱“傷口”,隨即根據數據制作三維模型……3D打印機迅速“吐”出一個方形塞子。王玉明將塞子稍加打磨,塞子便與水箱漏處貼合的天衣無縫,挖掘機重新投入作業?,F場隨行的記者目瞪口呆。
3D打印機走進演兵場,源自王玉明的創新思維。近年來,演習場上,團里時常出現“壞了一個零件影響一場演習”的尷尬。作為維修骨干,王玉明看到電視上利用3D打印機制作人體器官模型的新聞,不禁心中聯想:能不能引入3D打印機,演習場上“啥壞了打印啥”,提升野戰條件下裝備搶修效率?
聽了王玉明的想法,團長李瑩很支持,立即找來裝備部門人員論證,隨即買來3D打印機,并運用到戰場裝備搶修實踐中。
“3D打印機看似簡單,其中學問可不小。”李團長介紹,3D打印機初上演兵場遇到了一連串尷尬。起初,因對軟件操作不熟練,制作一個復雜的三維模型需要幾個小時;對材質的選擇難掌握,經常因為硬度、韌性等性能不足,制作的零件剛換上又壞了。經過3個多月反復摸索,該團才掌握利用3D打印機制作各種零部件的技術。
王玉明告訴記者,為提高零部件三維模型的制作速度,他們建起包含齒輪、卷盤等8類150多個零配件的三維模型數據庫。有了這個數據庫,制作零部件時只需調出相應的模型數據便可直接打印。
“制作的零部件能否耐用,原材料的選擇尤為關鍵?!蓖跤衩鞲嬖V記者,這種3D打印機使用聚乳酸塑料和摻加鐵、鋁、銅等金屬元素的多種復合聚乳酸塑料,可根據零部件的強度需求選擇原材料。為了確保材質選擇準確,他們將全團數十種工程裝備的零部件列出清單,反復試驗論證,逐個標注所需的材料以及摻加金屬粉的比例。
在此次演練中,3D打印機作為維修屆冉冉升起的新星,先后6次派上用場,大大提升了野戰搶修效率。團領導非常滿意類似3D打印這種民用科技的在軍事科技上的嫁接。他表示:3D打印技術在運用于裝備搶修方面,還有很多領域需要探索。接下來,他們將計劃探索利用樹脂、金屬等材料打印高精度的復雜零部件,更廣泛地應用這一高新技術在裝備維修領域。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
我們的官方微信:CKLM88
e鍵打印(m.appfw.cn)專注企業級3D打印服務(個人也可打印),是一個3D打印平臺,無論你我還是他,都能在上面進行3D打印的3D打印服務平臺。也可以動動手指,掃描關注我們e鍵打印官方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