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D打印業內的一些朋友爆料,3D打印領域唯一的一個院士盧秉恒2015年8月21日發布在微信里面發布了一則消息:“今天下午在國務院講了先進制造與3D打印,這是國課第一課。李克強、張高麗、劉延東、馬凱、汪洋、袁貴仁、周濟、白春禮、苗圩等領導出席。還有各部領導,大央企、金融界領導150余人聽課。領導很感興趣,總理還提問研討了幾個問題。希望大力推動這一材料節約型制造,及用這一技術和互聯網+推動大眾創新、萬家創業。”
其實這不是上級第一次對3D打印行業做出關心
早在2013年4月,科技部近期公布的最新《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制造領域2014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首次將3D打印產業納入其中。
2015年新年伊始,工信部正式發布《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從國家戰略高度提出3D打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該計劃將針3D打印產業鏈中各關鍵環節如材料、工藝、設備和標準中的核心技術瓶頸進行布局,實現技術上的快速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內外技術差距大
從2012年設備數量上看,美國目前各種3D打印設備的數量占全世界40%,而中國只有8%左右。國內3D打印在過去20年發展比較緩慢,在技術上存在瓶頸。
材料的種類和性能受限制,特別是使用金屬材料制造還存在問題。值得欣慰的是,今年8月新華網的消息,中國3D打印技術獲重大突破:成功研制金屬成型。也成為世界第四位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隨著美國“再工業化、再制造化”的口號呼喊,3D打印所打造的少勞動力制造將給美國極大的動力去發展。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產業化進程緩慢,市場需求不足;美國3D打印產品的快速制造水平比國內高;國內企業的收入結構單一,主要靠賣3D打印設備,而美國的公司是多元經營,設備、服務和材料基本各占銷售收入的1/3。
展望未米,3D打印是以數字化、網絡化為基礎,以個性化、短流程為特征,實現直接制造、桌邊制造和批量定制的新的制造方式。其生長點表現在:與生物工程的結合,與藝術創造的結合,與消費者直接結合。
怎樣為用戶解決碎片化的3D打印需求呢?
社會上很多有創意想法的人,他們怎樣快速實現將他們的創意快速打印成型呢?這也一直的創客聯盟思考的問題,經過一年的探索,發現人們的創意想法無限,未來的3D打印市場屬于這些碎片化用戶。于是,今年8月一周年慶之際,改了域名正式取名為:e鍵打印。讓3D打印,一鍵輕松即享。這里有100多臺工業級3D打印機器,系統自動一分鐘報價,最快24小時打印出貨。
許多歐美國家都推出了促進3D打印和增材制造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
美國
2013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強調了3D打印技術的重要性,希望推動美國3D打印業的發展。隨后,美國政府在俄亥俄州揚斯敦成立了“America makes”聯盟(原名為國家增材制造創新研究所(National Additive amlogo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通過會議、培訓、項目征集等方式推廣3D打印技術,聯盟成員有大學、研究機構、公共機構和私營公司等。該聯盟獲得了89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其中5000萬美元來自公共投資。截止到目前,該聯盟已成功培訓了7000名3D打印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并生產了具備自主專利的增材制造產品。
德國
目前,德國在3D打印領域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這得利于德國3D打印聯盟對這一技術的大力推廣。Fraunhofer增材制造聯盟是德國較為著名的3D打印聯盟之一,由10個著名研究所組成,該聯盟不就為初入3D打印行業的企業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還配備了數千萬歐元的資金用于基礎研究。此外,該聯盟在大規模PPP項目(公私合作模式)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提供所有成員企業使用。
歐盟
在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計劃(2014年-2020年)框架下,一些新的3D打印研究項目將繼續得到支持,并且一些用于商業應用的3D打印項目也將納入計劃。此外,歐盟還將成立一個歐洲3D打印技術平臺,為3D打印行業的企業分享信息、提供技術和經濟方面的解決方案或者進行指導等,并且歐盟還將支持一些3D打印成果轉化中心的建設。
其他國家
比利時Sirris工業技術研究所成立了3D打印技術平臺和成果轉化中心,許多企業獲得了這些中心的支持,包括比較著名的企業,如Materialize和Layerwise等。此外,荷蘭、意大利也為3D打印工廠投資了數千萬歐元。 澳大利亞政府也積極支持一些大學在3D打印專業領域的研究。
3D打印技術直接與創意創新掛鉤,它的未來發展會怎樣?我們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