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首家“創客聯盟”一路摸爬滾打,譜寫一篇可歌可泣的奮斗史,就像網友評論的:智能硬件3D打印目前創業較為艱難。艱難期如何奮發向上?這或許是整個行業目前的普遍狀態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南方日報的專訪創客聯盟文章刊登出來之后,引起了人民網、今日頭條和網易等媒體的轉載報道。
打開微信,關注東莞市創客聯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客聯盟”)的公眾號,系統就會彈出一段話:“親,你好呀!你不知道,我差一點就放棄了,還好,你來了。3D打印,讓你我一起走進光怪陸離的另一世界?!?/strong>
很多人并不知道,這看似輕松詼諧的話,卻是東莞首家“創客聯盟”一路摸爬滾打的成長寫照。
近日,創客聯盟創始人陳晶接受記者專訪時稱,一路走來,有擔憂,有質疑,有挑戰,也有欣喜,“盡管目前壓力仍然不小,但行業前景在召喚,今天一切的努力,終會是值得的?!?/p>
今年4月18日下午,省委書記胡春華到常平科技園調研,充分肯定了常平科技園以“三舊”資源高效用于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在走訪位于園區內的創客聯盟時,胡春華關切地詢問了陳晶關于創客聯盟創辦的初衷以及營利模式,并鼓勵她進一步做大做強。
投入逾百萬探路創客平臺
“當時決定做創客聯盟時,不少身邊的朋友表示擔憂,但我看好這行業前景,咬咬牙就做了。”
——創客聯盟創始人 陳晶
2005年前后,從事模具行業的陳晶開始接觸3D打印,她發現一臺3D打印設備在打模的過程中,可以代替很多位工人的勞作。因此,她十分看好這項科技,認為它將具有廣闊前景。
于是,陳晶和丈夫在常平成立了一家3D打印公司,雖然公司規模不大,但也發展得有聲有色。
2013年,陳晶在多年的經營中發現:有些企業急需一些產品與技術方面的創新建議,但找尋創意卻費時費力;而分布各地的設計師或有創意的人們,卻無處施展。
陳晶心想,是不是可以搭建一個平臺,讓需求者與創意者進行對接,然后通過3D打印技術,讓創意迅速落地成型。
有了這樣的念頭后,陳晶便開始著手準備。然而,做東莞創客平臺的開路人,過程并不容易。
(創客聯盟的創客空間)
陳晶的大膽想法受到身邊朋友的擔心和質疑:“這個領域的風險還是太大了,你想清楚了嗎?”“做互聯網的產品,后續的資金投入會非常大,你承受得了么?”
“當時只有老公還支持我,他說‘這領域聽上去有點意思’?!标惥дf,但她認準了這條路,不為外界所動,籌集了100萬元的資金,再加上朋友們的一部分注資,2014年開始,他們就在常平橋瀝工業區里辦起了東莞市創客聯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一般認為,“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指的是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以用戶創新為核心理念,是創新2.0模式(指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的創新形態)在設計制造領域的典型表現。
(創客聯盟的設計師)
而陳晶說,她打造的創客聯盟,是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面向應用領域。融合從創意、設計到制造的用戶創新環境。創客就是一群玩創新的人。因此,她的創客聯盟英文就叫“makerlm”。
后來,在一次科技展會上,常平鎮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對創客聯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于是邀請創客聯盟進駐常平科技園,并給予幾年的免租期。
這也是常平科技園引入的東莞市唯一“創客聯盟”。
對于創客聯盟進駐常平科技園,常平鎮委書記黃慶輝也寄予了厚望,他期待“創客聯盟”通過開展創業沙龍、創業專家論壇、組建創業項目團隊進行創業實踐等活動,為大學生創業基地(創業苗圃)篩選優質項目,進而提高項目成活率。
就在今天創客聯盟的工作人員接到一位創客的電話,原來是自己在創客聯盟上傳的創意入圍了全國創業創新大賽(東莞賽區),這位來自福建的創客將擁有發明專利的創意通過創客聯盟介紹上傳至大賽,并成功入圍。
其實這只是創客聯盟做的其中一件小事,另一件事情是為大量C端用戶提供碎片化的3D打印需求。究竟解決了怎樣的痛點呢?舉一例子,一位設計師A先生這邊需要打印5款產品,需要打印的采用分別是金屬、樹脂、尼龍、全彩和玻璃纖維,而且每款產品就打印一份。那么A先生很可能花費大量時間找到很多個不同打印機器的供應商,找到這些供應商之后,90%的可能這個供應商不怎么care這樣小量訂單的客戶,打印的價格更是離譜的高。98%的可能A先生浪費一個月的時間,一件產品都沒能打印出來。而創客聯盟這個平臺,就是將A先生這種98%不能打印的情況降低為0%,而且一個月時間縮短為一周,并且提供行業最高水準的工業級3D打印服務。同時,用戶如果需要打印一款產品,也可以在創客聯盟實現。
創客聯盟目前正在做這兩件小事,未來也會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