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創客聯盟www.makerlm.com
文章概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現在有人提出知識結構模型和“能力金字塔”的設想還是很有啟發的。
一般單位對解放后十七年大學畢業生的意見,主要有三條:一是存在“平而不尖”的狀況,即尖子人才不多,而且缺乏攻技術難關,打攻堅仗的人;二是知識面較窄,適應能力差,不少大學生畢業后,三年不能獨立工作,換一個與原專業相近的工作便不能勝任,影響了工作順利開展;三是能力較差,有些工科學畢業生缺乏看圖、繪圖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有些文理科畢業生塊乏自學能力和審閱文獻資料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現在有人提出知識結構模型和“能力金字塔”的設想還是很有啟發的。
當前,我們認為應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1、馬克思認為。世界上只有一門科學,就是歷史,我們最否可以這樣理解,因為任何一門科學、學科都有其本身的發展史。正如我國著名科學家傅鷹教授所說:“科學給人知識,歷史給人智慧。”這話精辟地概括了歷史科學的重要性。縱觀科學史,一些杰出的人物,他們不僅在許多科學領域灑下辛勤的汗水,而且還在哲學的“云霧室”里留下智力的痕跡。因此,科學思想方法的研究在當代教育領域中正方興未艾。我們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2、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參加者,而不是作為一個被動的信息接受者。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當前要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減少講課時數,增加自學時間,積極開展課堂討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開展課外科研活動,以開發學生的聰明才智及創造能力。
3、加強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調查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akerlm.com創客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