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復雜手術主要依靠患者創傷部位的X光和CT影像作為參考依據。受其局限性,病情往往需要醫生憑借熟練的經驗對其發揮想象進行判斷。而隨著科學的發展,3D打印技術已在醫療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實際應用,例如在骨科手術前將病人的骨頭數據輸入到計算機,就可以將骨頭模型通過3D打印技術給醫生提前演練,提高手術的精準性。
這樣的實例已出現于南京,63歲的張阿姨因骨腫瘤入院,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由于病情發現較晚,腫瘤組織已占據較大面積,周圍有豐富的血管及坐骨神經等重要組織,為手術安全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針對此情況,南京市骨科醫院以計算機數據模型為藍本,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一個腫瘤組織模型,在此基礎上提前模擬了一場骨科手術,為本次手術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張阿姨的手術非常成功,在經過修養期后已康復出院。
將3D打印服務應用于醫學上,與近年的3D打印技術突飛猛進不無關系,其原理是以三維數據模型為基礎,利用激光束、熱熔噴嘴等方式將金屬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細胞組織等醫用特殊材料進行3D打印,最終營造出一個手術實體,為患者病癥的康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南京骨科醫學介紹,利用3D打印出的患者骨頭模型,醫生可提前對手術進行實操研究和演練,以保障手術的穩定性和精準性。
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尚處于初級階段,主要還處于幫患者提前設計手術以提高手術成功率。而南京骨科醫院正在開展研究,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骨科假體”,直接填充于手術缺失部位。換句話說就是將來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每個患者提供專屬服務,而不必采用現在所用的流水線產品。
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將來3D打印技術或可實現人體器官打印,為患者打印所需要的“部位”。但目前,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尚處于臨床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