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利用銀河系的一個最奇異和最猛烈恒星系統(船底座海山二星)把軌道觀測和陸基觀測聯系在一起。船底座海山二星是一個由兩顆巨大的不穩定恒星組成的聯星系統,每5.5年彼此繞行一周。
“它是一個不穩定的恒星巨怪。”NASA位于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天文學家Michael Corcoran在近日舉行的美國天文學協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個巨大的恒星系統(一顆恒星是太陽的約100倍,另一顆是太陽的30倍),以激烈的速率吹出恒星風,正在噴射出大量物質——每年噴發量幾乎相當于木星的質量。“它們正將彼此吹離。” Corcoran說。
運行軌道讓這兩顆恒星在大部分時間距離很遠,但它們一旦非常靠近且太陽風相互對抗時,就會產生弓形激波,將氣體加熱到數千萬攝氏度的高溫。此時,較大恒星的太陽風每秒達420千米,較小恒星的太陽風能高達3000千米/秒。而在這樣的高溫條件下,氣體能發射出X射線,因此,NASA的雨燕衛星去年便關注了它們最靠近時的情況。
NASA研究人員使用去年得到的觀測結果改善了該系統的計算機模型,并制造出3D打印模型(如圖),這幫助他們發現了弓形激波中存在的指狀突出物。“我認為這會增加受熱氣體的物理不穩定性。”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Thomas Madura說。
19世紀40年代,船底座海山二星發生了大規模物質暴發——相當于太陽質量的30倍,但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原因。“我們不知道是哪顆恒星出現了大爆發。這仍然成謎。”Madura說。這種不穩定性使得該恒星系統成為地球周邊的能爆發成為超新星甚至超超新星的主要候選者。
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Theodore Gull表示,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亮度堪比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