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鍵打印了解到,近期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的“計算機輔助3D打印技術”帶來了革命性的定制化藥品的可能性,這是足以令人們感到興奮的一件事。
因為MIT對外授權了其3D打印的技術專利以讓該技術能夠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上得到應用,所以美國的制藥公司Aprecia Pharmaceuticals于2007年獲得了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制藥行業的獨家代理權。
Aprecia也成功地應用了該項技術,并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3D打印的藥品——Spritam(化學名為:左乙拉西坦),這是一種用于治療癲癇的藥物。這種用藥物粉末打印出來的藥丸有著多孔的結構優勢,在接觸到水后能夠迅速溶解。這無疑是個非常棒的特性,因為這能令藥丸更快更好地發揮效力,以應對突如其來的抽搐。
3D打印能夠完美制造出大劑量、可快速溶解的藥丸,而這對于醫生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這就相當于對藥物生效的速度和藥物效果的強弱有了完全的控制權,醫生將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對藥物進行私人定制。
醫生只需要通過更改打印的形狀就能輕松改變藥丸的表面面積,從而控制藥物劑量釋放的強度以及時間等。醫生能夠更加安全、更加高效地對藥物劑量進行管理。
藥商們也可以根據需要來調整它們的產品,如提供定制化的劑量強度、藥丸大小、味道和顏色等。假如粉狀的藥類化合物比較容易獲得的話,病患就可以舍棄掉那些不宜攜帶的藥片、膠囊或者藥水等,而直接選擇這種更加容易消化的粉末。這種可定制性對于吞咽困難的病患,如幼兒和咽喉受損的患者等更為重要。
這一突破性技術還可以幫助制造商將它們的生產和分發過程轉移到離消費者更為密切的地方。隨著設計和運營效率的不斷改進,各種規格和容量的3d打印機都可以安放到方便病患使用的地方。醫院可以在自己的藥房內制造出藥物,而無需再存儲大量的藥物。它們還可以自行制造出不常見的定制化合物,從而節省病患的等待時間,在緊急狀況下這一技術甚至可能挽救生命。而一旦供應鏈有了這種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的話,供應商和消費者都將能夠享受到運營效率的提升所帶來的低成本和低售價。
其中有一些人甚至猜想,3D打印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普及,以至于病患都能夠在家中打印出自己所需的藥品。
而事實上這也確實是可行的。該技術在理論上可以允許用戶輕松地打印任何尺寸、形狀和劑量的藥物。他們所需要做的只是下載這個藥物的處方,以及學習如何操作3D打印機。只要他們的家用3D打印機中都備有必要的基礎化合物,他們就可以根據需要來合成任何所需的藥品。這就像是對照著食譜來做菜一樣,而且工作量還比后者減少了一半。
雖然說做藥丸比做餅干要更加容易,但這項技術應該會引發你的一些思考——雖然目前藥品的制造過程不太可能會受到不良影響,但3D打印的過程中恐怕就會有隱患了。因為3D打印機和計算機是相通的,很有可能會被黑客攻擊,被用來生產假的藥品或者暗中生產非法藥物等。
這種新技術在全球的廣泛影響力也意味著,一旦出現問題的話個中責任的界定將十分模糊。
制藥公司需要確保它們的產品配方符合監管規定,同時也得確保在3D打印過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人為造成的失誤或破壞。它們還需要確保他們的3D打印機足夠安全,以防不法分子試圖反向制造出專利藥物。藥品監管機構也必須要為3D打印藥品的量產制定相關規定和準則。
更重要的是,在因技術錯誤或者機器故障而導致藥品打印錯誤,進一步導致病患生命受到傷害甚至死亡之時,到底誰該承擔其中的責任呢?
是創建配方的藥品公司,還是打印藥品的相關人員,還是制造藥品的公司,還是負責維護機器的員工呢?盡管3D打印制藥技術在成為主流之前還有這么多比較明顯的隱患,但考慮到這項技術帶來的種種益處,這些隱患還是需要我們去一一解決的。
這項技術有望徹底改變藥品制造行業的規則,為醫藥行業帶來多種可能性。用這項技術制造出來的藥物可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釋放劑量,還可把一整天的藥物劑量全壓縮到一顆藥丸之中。這將為患者帶來極大的便利性。另外,3D打印制造藥物所需的成本也比現有技術低得多,而且它完全可以根據你的需求來加以制造。
英文原文來自 venturebeat
關注e鍵打印官方微信(CKLM88)了解更多3D打印最新資訊